今天下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省道地藥材、特色藥材名錄和“魯十味”名單有關情況。

省委、省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發展高度重視,連續出臺政策措施,促進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產業的發展。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農業農村廳以培植齊魯道地藥材為重點,突出區域特色,優化產業布局,打造標準體系,扶持新型主體,多效并舉、綜合施策,推動全省中藥材生產高質量發展。
在生產規模上,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引導各地立足資源優勢,適度有序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目前,全省中藥材種植品種達到110個,栽培面積380多萬畝,總產值200多億元,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產量、產值,均比2016年翻了一番。全省有26個品種種植面積過萬畝,其中金銀花、丹參、西洋參、酸棗仁、柏子仁的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六成以上。
在生產布局上,我省按照“重點品種,道地栽培”的原則,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山東省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在中藥材優勢區大力開展生產基地建設。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魯中南、魯西南、黃河三角洲、膠東半島四大道地藥材種植區,構建起以優勢道地產區為核心,輻射帶動周邊的中藥材生產發展格局。
在品牌打造上,省農業農村廳與省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一起,共同制定了山東省道地藥材、特色藥材名錄,創建了“魯十味”省級中藥材公用品牌。累計發布中藥材省級農業主推技術10項,制定省級地方標準39項,發布綠色生產技術規程42項,著力提高中藥材產品品質。指導、支持平邑金銀花、文登西洋參、平陰玫瑰等16個道地藥材品種通過國家級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山東中藥材產品品質獲得行業高度認可,市場份額逐年提高,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
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以此次新聞發布會為契機,圍繞遴選發布的道地藥材、特色藥材和“魯十味”優勢中藥材品種進行集中發力,不斷增強我省中藥材的道地品質,打造“魯十味”金字招牌,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著力加強生產基地園區化建設。結合省農業高效特色產業發展平臺建設等各類項目實施,不斷加大對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的投入,逐步實現生產基地園區化。在全省大力推進優質道地藥材生產基地認證,建設一批高標準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切實改善中藥材生產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二是積極構建標準生產體系。以綠色高質高效發展為導向,大力推廣丹參大壟雙行覆膜高效栽培、金銀花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中藥材先進適用生產技術,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模式,全力構建中藥材綠色生態栽培技術體系,進一步提高道地品種的標準化生產水平。
三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社”中藥材產業鏈;探索建立訂單式、定制式新型中藥材生產經營模式,通過育主體、建鏈條,創模式、強標準,加快推進中藥材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綠色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