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憑借對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引入,實現了農業生產環節的精準把控與智能管理。2025年,智慧農業正形成千億規模新藍海。在政策利好、市場擴容、技術進步等多元因素影響下,智慧農業行業已成各方矚目的焦點,隆平高科、牧原股份、托普云農等一批智慧農業優秀企業迎來高速發展新機遇。
智慧農業已成為世界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全球都在加快智慧農業布局。在我國,智慧農業由成長初期向全面推廣階段發展,下游應用從政府端向產業端延伸。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智慧農業正在由成長初期的經濟發達地區先行先試,到向全國各地全面推廣階段推進。智慧農業技術應用的主體也正從政府部門、農業示范園區等逐步向農業全產業鏈普及和推廣。中商產業研究院、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等多家機構調研結果顯示,2024年中國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均為1000億元左右,年復合增長率約15%。同時,受益于AI技術在農業各場景的成熟落地,智慧農業在產業端的應用也將越來越普遍,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等將更多地使用智慧農業相關技術與產品以提高其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等,智慧農業市場增速還在進一步增加。
2024年,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的指導意見》和《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明確要開展智慧農業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重點領域應用拓展、示范帶動等三大行動,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
目前,智慧農業的應用領域已覆蓋農業種植、農業養殖、農業災害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業物流、農業金融、農業監管和服務等多個領域,加速向農業全產業鏈進一步擴展,成為農業科技變革的新引擎。
在農業種植領域,智慧農業借助土壤傳感器、氣象站等設備廣泛收集數據,隨后運用相應的AI模型展開數據分析,以此輔助農事決策,達成精準施肥、精準灌溉等精準化農事操作。這不僅能夠提高作物產量與質量,還能顯著減少資源浪費。例如在浙江桐鄉石門灣萬畝方未來農場,由衛星遙感、無人機、高精度物聯網傳感器組成的“天空地一體化”農田監測系統能夠實時監測田間地情、肥情、環情、墑情,并結合土壤墑情預測、作物長勢評估等AI模型進行數據分析,再通過AI數字人進行智能播報、農事操作建議,聯動無人機、智能催芽育秧、智能灌溉等裝置,實現育秧、耕、種、管、收、烘等全流程高精度自動作業,顯著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等。
在農業養殖領域,AI技術憑借智能識別、數據分析等手段,實現了對畜牧養殖全過程的全面、精準監控與管理。借助智能環控系統、智能耳標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動物的生活環境、健康狀況以及運動量等信息,為養殖者提供科學合理的養殖決策依據。智能飼料投喂系統可依據動物的生長階段和營養需求進行精準投喂,從而提高飼料利用率,提升養殖效益。
此外,智能農機裝備也是AI農業中極具代表性的應用之一。無人駕駛拖拉機、自動播種機等智能化設備得以廣泛應用,再加上政府針對農業機械化補貼政策的大力扶持,有力推動了智能農機裝備市場的迅猛發展。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智能農機裝備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張至約190億元人民幣。
當前,AI+智慧農業行業市場集中度逐漸提升,競爭格局初步顯現。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等相關市場調研數據顯示,行業內排名前十的企業市場份額總和已接近50%,隨著技術的持續迭代進步,如人工智能算法不斷優化,加之政策的大力扶持,企業將擁有更多空間實現規模擴張,例如通過并購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拓展業務版圖,進而提升市場占有率。
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迅猛發展的浪潮下,AI+智慧農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正駛入高速車道。源源不斷的新技術、新產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驅動智慧農業朝著智能化、精準化、集成化大步邁進。以深度學習算法為例,其對農作物生長數據的智能解析,能夠精準預測作物生長趨勢與產量;而5G通信技術的應用,讓農業設備的遠程監控與操控成為現實,極大提升了農業生產的靈活性與準確性。
AI+智慧農業的產業鏈也在持續進化,上下游企業合作愈發緊密,協同效應日益凸顯。借助智慧農業平臺,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得以無縫銜接,實現農產品全程可追溯與精準營銷;智慧農業技術牽手農業金融,為農民提供了更為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與此同時,智能農機裝備的普及,讓農業生產邁向自動化、智能化,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
2025年將成為AI+智慧農業產業的重要節點。技術創新加速、產業鏈完善協同、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政策環境優化等多方力量匯聚,將為行業開辟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不久的將來,AI+智慧農業將在推動農業現代化、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為農業領域變革的核心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