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喚醒了沉睡一冬的土地,青城大地也正式切換為春耕模式,育苗溫室里菜苗舒展新葉,農機在沃野上劃出一道道平行線,農技專家穿梭在田間地頭,而高效節水農業也日漸成為呼和浩特春耕交響曲的主旋律。
在土左旗塔布賽鄉口肯板村香瓜種植基地,育苗大棚連成片,一棟挨著一棟。記者走進大棚,潮濕的氣息撲面而來,一排排育苗盤整齊排列。當地農戶正搶抓農時,全面開展香瓜育苗工作。
大棚內,智能溫控與水肥一體化系統實時調節環境參數,技術人員通過數字操控平臺對已播種的育苗盤進行精準灌溉。他們告訴記者,智能溫控與水肥一體化系統在節水節肥方面有著顯著優勢。通常情況下,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使水分利用率提高 30%—40%,灌水均勻度可提高至 80%—90%,在同等條件下,還能節約肥料 30%—50%,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真正實現了節水節肥的目標,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
為保障春耕備耕工作,呼和浩特早謀劃、早行動,通過科學調度水源、強化設施維護、推廣節水技術等舉措,全力保障春灌有序推進,為全市春耕生產提供堅實水利支撐,確保農田及時“喝”上“解渴水”。
2025年春節前,新印發的《呼和浩特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要壓減農業、工業、城鄉、生態用水,深入推進全社會節約用水。農業方面,通過工程節水和制度節水兩手抓,建設高標準農田,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并將統籌安排農藝節水配套,深化農業水價改革,有效治理“澆白地”等。
一邊部署一邊統籌。2025年,呼和浩特市將持續穩定糧食生產,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00萬畝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31萬畝。3月27日,全市節水行動暨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土左旗召開,強調要全力推進農業節水,強化供水安全保障與管理,高質量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
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許多大型農機成了春耕的主角。
前不久,來自武川的種植戶王珍在第21屆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展覽會上選購到了心儀的農機產品。他告訴記者,相比較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等農機產品,他更關注展會上的節水型農機。記者注意到,卷盤式噴灌機等節水型農業機械亮相本次展會,這種噴灌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農業節水灌溉設備產品,不僅適用于不同灌溉場景,還能憑借精準的噴灌系統和靈活的移動能力覆蓋灌溉死角,與傳統的水渦輪傳動噴灌機相比,節水效果更好、可實現遠程控制。該農機的經銷商向記者介紹:“比如說澆灌100畝地,以前大水漫灌式的方式需要兩三個人,卷盤式噴灌機只需一個人就能夠操作,人工能減少50%,效率能增加50%。”展會主辦方工作人員張比利介紹,本次展會展示了最先進的5G農機設備,包括節水型農機、新能源農機以及無人農機等,保障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實現農業增產增收。